[欧美在线一区二区日本亚洲]姑苏别墅室内设计图【三层别墅室内设计图】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欧美在线一区二区日本亚洲,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苏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是免费的呢
- 2、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知识
- 3、苏州园林有哪些呀快点
- 4、铜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 5、苏州园林课文
苏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是免费的呢
毕业四年是苏州读书,毕业后的8年里,有7年在苏州,但说实话我不是那么经常出去浪,但还是能想到一些不错的地方可以给大家推荐。特别是在离开苏州的日子,就更能对比出苏州的好,留念一些不错的景点。平江路:市中心的一个古色古香的街道,靠近观前街,苏州大学本部校门口走过去也很近,地铁站是1号线的相门站下。古色古香,也有商业化的气息,但街道中间是小桥流水人家,延边的街道上很多苏州的有特色的小吃,走一圈边逛边吃就饱了。以前公司在距离两公里的地方,工作累了,需要换个地方发散性思维聊聊的时候,就会和公司管理团队去平江路找个茶馆喝个茶,还个地方聊聊公司发展,别有一番味道。街道外还是一片现代化的气息,但踏入平江路,小桥、流水、树荫、石板路,马上换了一种心境了。
山塘街:也是市中心的一个古色古香的街道,这个是在石路商圈,有名的说辞是:七里山塘,也是白居易给后人呈现的一个杰作吧,和平江路类似的风景,也是中间有小桥流水,河的两岸是延边商家,酒吧等,也有很多好吃的。
金鸡湖畔:金鸡湖畔是现代化的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推荐这个地方适合在太阳落山或者傍晚时刻,从月光码头慢慢沿着湖畔走走停停,沿路也有一些不错的酒吧餐馆,微风拂面会非常舒服,也有一些钓鱼的人,或者散步或者情侣约会,晚上时刻的灯光会很不错,当然如果要逛商场之类的,周边就有圆融时代广场啦,久光百货啦,天幕街啦等地方,摩天轮公园,很多浪的点,这几个是在湖东侧,另外的湖西侧最亮的点应该就是金鸡湖的音乐喷泉啦,如果想看喷泉,去之前查询下开不开,因为有固定时间,另外,2017年,苏州中心开放了,和大秋裤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完美的视觉效果的商业综合体,可以逛一整天的,里面的运动项目也很多,比如溜冰啦滑雪啦还有马场。
诚品书店:把一家书店作为景点,也是因为这个是去必打卡的一个书店,苏州作为大陆第一个诚品店,自然不需要到就能体会到诚品独特的魅力,带上一整天都不会无聊,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书店,吃穿玩和书文化结合,我作为爱书人士我很喜欢,还有些手工课,油画课里面也有可以随时参与的,所以也可以是约会之地啦。走在有 历史 年代的台阶上,感觉就来了。
灵岩山:苏州的山不是太多,灵岩山是一座有免费爬山路径也有付费爬山路径的山,灵岩山主要的还是在烧香拜佛之人会比较多吸引吧,在爬山上来说经常有朋友说灵白线,一些朋友尝试过从灵岩山翻过后爬到白马涧再到天平山,具体什么路线我没试过,但喜欢爬山的,可以在这三个地方的免费路线上找乐子,肯定是有一定距离的啦,得有一定体力。
应该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列举出来,等待大家继续挖掘~~~~
姑苏区:山塘街、平江路、苏州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状元博物馆、昆曲博物馆、城墙博物馆、护城河公园、文庙、金鸡湖
吴中区:石湖、灵岩山、木渎古镇、运河公园、宝带桥、太湖
苏州好玩又不收费的景点太多了,但不知道您喜欢什么样的景点,以我在苏州居住10年的体会,我感觉苏州是一个值得深度游的城市。下面简单给您介绍一下,这些景点基本是免费的(个别除外,比如进古镇不收费,但古镇里面有的景点要收费的)。
1古镇有,甪直古镇,千灯古镇,锦溪古镇,木读古镇,同里古镇,黎里古镇等。
2古街有,山塘街,平江路,湘城老街,斜塘老街,横街,观前街,蠡野老街等。
3博物馆有,苏州博物馆,御窑金砖博物馆,丝绸博物馆,东吴博物馆等。
4特色景点有,石湖景区,金鸡湖景区,李公堤,尹山湖,阳澄湖,月光码头,环古城步道等。
游览古镇可以让你感受到千年古镇古往今来脉博的跳动。游览老街可以让你体会到老街小吃的味道。游览博物馆可以让你看到苏州发展变化的足迹。游览特色景区可以让你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总之,苏州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但留住你的人,更留住你的心。尽管我在苏州住了10年,还有好些地方没有走到。以上仅是个人对苏州的印象,属一家之言,综上观点供您游览苏州时作参考。
甪直古镇
斜塘老街
东太湖音乐喷泉
葑门横街
平江路
月光码头
独墅湖教堂
观前街
尹山湖
苏州,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重点风景 旅游 城市。城市很秀气,风景和人文感觉都很好。知名 旅游 景点非常多,既好玩还免费的景点也不少。
1、苏州博物馆, 是中国最美的博物馆之一,设计者著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粉墙黛瓦,配上池塘、假山、小桥、亭台水榭,不仅仅是博物馆,更是一件艺术品。
2.山塘街 ,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格局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前巷后河,小桥流水人家。《红楼梦》中曾多次提到过此处。山塘街有1100多年 历史 ,共长七里,其格局最具苏州街巷特点,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
3.平江路 ,自从上了央视《中国十大名街》后,平江路名声大噪,游人络绎不绝。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全长1606米,是苏州一条 历史 攸久的经典。有人说到了苏州不到平江路,就永远读不懂苏州;这里有全苏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铺;这里有全苏州,最有韵味的石板路。
4.苏州评弹博物馆 ,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馆内藏有评弹各类珍贵 历史 资料1.2万余件和各种评弹孤本、脚本几百部。该馆共分三进院落,门厅展区总体介绍评弹概况及参观路线;二进大厅以清代形式设立书场,定期表演评弹书目;三进大厅介绍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等。
5.甪直古镇 ,很有韵味的一个古镇,踏在小石板上很有感觉,古朴的明清住宅,犹如一幅梦中画。甪直古镇是中学语文课本里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发生地。古镇年代久远,虽没有乌镇和周庄的久负盛名,却有着独特的宁静和幽美。
6.太平天国忠王府 ,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府第,典型的苏州园林景观,该府以前是拙政园的一部分,现在被分开。忠王府是太平天国时期保存下来的不多的最完整的一组建筑群,府内有江南最大的室内古戏台,还有明代文徵明手植紫藤名木植物。
7.苏州民俗博物馆, 坐落于古典名园狮子林东侧,是一座以展览苏州民间传统风俗的专业博物馆,婚俗展览复原陈列一百年前清代末年南方汉民族的婚礼模式,现有“婚俗、生俗、节俗、寿俗及吴歌风俗”等五个展厅,高 科技 的互动显示屏也很有意思。
8.木渎古镇 ,有“吴中第一镇”之称。小桥流水、深宅古木,让木渎在一众古镇中别有一番情调。古镇上有四个私人府邸最为著名,分别为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和榜眼府第,各有各的特色。
9.灵岩山, 在苏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海拔182米,多奇石。山上的灵岩山寺相传坐落于夫差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旧址上,灵岩塔前的灵芝石是山名的由来。灵岩山景区内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可以俯瞰苏州高新区。
10.金鸡湖, 夜晚的金鸡湖,如同一颗夜明珠,在苏州城东熠熠生辉。餐饮、 娱乐 、购物一应俱全,有苏州新地标“棉毛裤”——东方之门,以及最大的高 科技 水景系统——金鸡湖音乐喷泉、百年长堤——李公堤、世界第一天幕——圆融天幕、苏州小鸟巢——文化艺术中心、金鸡湖大桥、桃花岛等众多亮化景观景点.
11.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简称太湖公园,是一个有大风车免费的太湖湿地公园,。全长5.5公里,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集生态、休闲、 娱乐 为一体的免费开放湖滨型湿地公园。公园由鸥鹭栖归、渔舟唱晚等八大景观串联而成,是一个亲近太湖、释放心灵的绝佳场所。
12.石湖风景区 ,拥有众多的古寺、古塔、古墓以及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等人的别墅。石湖最著名的景点当属“石湖串月”,每当农历八月十八晚,湖上九洞桥的九个环的光影会倒影在湖面,成“九月一串”之奇观,美妙绝伦。
13.白鹭园 ,因白鹭常在此栖息,故得此名。它是一座以植物造景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生态公园,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地形起伏、线条优美、季相分明、景色丰富。美丽的独墅湖教堂就坐落在此,这里也是情侣拍摄婚纱照的胜地。
不收费的地方很多。看你交通是否方便,比如有自驾那可以去远点的地方,没有就只能坐的士公交地铁到一些近的地方。火车站为圆心,附近有山塘街,石路,观前街,平江路,金鸡湖景区,独墅湖,阳澄湖 体育 公园,斜塘老街,白塘植物园,苏州公园,桐泾公园,寒山寺枫桥附近不买门票也有很多看的,新区树山,吴中区灵岩山,东太湖,西太湖马山,东西山太湖风景区,木渎古镇。。。
1:观前街。观前街位于苏州古城的中心部位,是苏州最重要的商业区,区域内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古迹众多,如中部就有 历史 悠久的千年道观玄妙观,正对宫巷。除此,还有 美食 一条街太监弄等街巷纵横其间
图一、平江路
一条石板老街,临水而建,文艺复古,我喜欢在猫的天空店里坐坐,喝喝咖啡看看街景
图二、山塘街
夜景很值得一看,象一幅幅明信片
图三、博物馆
贝聿铭大师的关门杰作,建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图四、金鸡湖
现代化的风景,苏州的外滩,五A景区
图五、甪直水乡
苏州三大水乡之一,无大门票,但里面的小景点要买票,不看也罢,小桥特别多,素称桥都
图六、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金砖并不是金子做的,而是苏州相城的粘土细腻,做出来的砖敲击有金属的声音,专供皇家宫殿用,象北京故宫是的几个大殿铺的都是这里产的砖
以上都免费,而且佷值得一游
苏州有即免费又好玩的景点,苏州博物馆,平江路,山塘街,环城古运河健身步道,石湖景区,金鸡湖,还有桐泾公园,桂花公园,运河公园,广济公园,木渎古镇山塘街,木渎灵岩山寺(门票1元)等景点。
太湖东西山,湖光山色,季季有果,一路风景…
苏州免费的地方很多,山塘街,平江路,石湖公园,金鸡湖,灵岩山,木渎古镇,白鹭园等等,景色是很美丽,但是一到节假日,古镇人山人海,会被人流推着往前走,然后就走到了尽头。
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知识
苏州近代建筑的前尘往事
苏州近代教堂建筑
建筑史家认为:“早期西方建筑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影响的第一渠道,就是教会传教渠道。 ”外国传教士通过传教活动来到中国后,第一件事便是建立教堂。苏州最早的教堂可追溯到1649年,葡籍潘国光和意籍贾谊睦两位教士来苏州,在通关坊建造一座教堂,顺治帝题赐“钦崇天道”横匾及御碑一座。
教堂内部结构
杨家桥天主堂,又名七苦圣母堂,位于三香路莲香桥西北。中西合璧,外墙用青砖小瓦垒砌而成,采用哥特式教堂尖顶,外观具有江南地区的古建特色。使徒堂位于养育巷130号,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经1925年翻建,始成目前规模。使徒堂本名思杜堂,为追思教堂创始人美籍传教士杜步西夫妇之意。礼拜堂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为一砖木结构青砖青瓦两层楼房,西南角楼梯间处再向上升起一层为方形钟楼,建筑外立面朴实无华。1882年蓝柏等在天赐庄建礼拜堂,1915年改名圣约翰堂,由美国人约翰·M·慕尔博士设计。砖木结构的三层哥特式宗教建筑,尖顶、立柱、拱形门窗,外立面全部为青水砖砌成。苏州宫巷堂,始建于1891年,1921年由美国传教士项烈和华人牧师沙定淮扩建,因为兼办社会服务工作,改名为乐群社会堂。教堂前临宫巷,正立面三间,中辟拱门,左右设券窗,门上现有“基督教宫巷堂”额,陡坡灰瓦屋顶,山尖浮雕红色十字架,下为大拱窗。
西方教会在中国开展传教的同时,教会医院也随之出现。老苏州都知道,博习医院是苏州最早的一家西式医院。1877年传教士蓝华德在天赐庄租赁三间民房创办了“中西医院”,这就是后来博习医院的雏形。1882年11月,蓝华德和柏乐文在教会及苏州地方士绅中募到捐款1万余元,当即以其中的一千美元在天赐庄购得荒地七亩,由其亲自设计建造,大概只用了半年时间,一座由八幢建筑构成的“苏州博习医院”正式竣工,并于同年11月8日开张。1919年,院长苏迈尔得教会、洛克菲勒基金和地方人士捐款资20万银元,由上海G·F·ASHLEY建筑公司设计,在原址重建新医院,其外墙用苏州陆墓清水金砖砌就,有文字资料记载:“本院门诊室悉用北平建筑皇宫之金砖造成,当时制造是砖之窑适在苏城之外,本院于废清时将其所余旧砖悉数购得”。
苏州近代教会学校建筑
校园建筑是学校历史能触摸、能观赏的载体。如果说教会大学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那么教会大学建筑,便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近代西方建筑折衷融合的结果,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教会学校
百年前的东吴大学,无论是建筑或是景观,多营造出一种宁静、淡定、富有学术气息的氛围,校园树木葱茏,绿荫红瓦相映,环境幽美清新。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作家范烟桥在《茶烟歇》一书里曾写下一段言简意赅的评语:“林堂古拙如故家贵邸,孙堂质朴,葛堂坚固,维格堂华适,子实堂静穆,各具特征”。林堂建于1901——1904年,由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因顶部有报时大钟,故亦称钟楼。整幢建筑面呈“凹”形,北立面底层外有露天走廊,两侧有罗马式古典石柱六根。林堂落成时,校长孙乐文曾自豪地认为她是当时中国最漂亮的大学建筑。孙堂是为纪念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而命名,建于1908年。风格上以英国哥特复兴式为主,外墙厚度往上逐层递减,二层以上皆有突出外墙的壁柱反映室内开间,是近代西式风格建筑中难得的精品。夏日的孙堂立面爬满了藤蔓,斜阳西照下凝视这座巍峨的建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贵、雅致、神秘和幽静。费孝通、金庸、蒋纬国等一大批名人,多曾伴随着这幢建筑度过了年少时的书香岁月。葛堂于1922年奠基修建,是一幢为纪念葛徕恩校长的父亲而命名的理科大楼,外观方正朴实,以竖向线条做三段式处理,以哥特式扶壁和尖拱门洞装饰突出强调正中的入口大门。
1902年,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海淑德,在天赐庄创建了景海女塾。《苏州沧浪区志》的教育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学校创建于清代的光绪二十八年,原名苏州景海女塾,学制12年。学校由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派遣传教士海淑德创办,取景仰海淑德之意,命校名为“景海”,该女塾办学宗旨是对中国上等社会的女子进行基督化的教育。到民国5年,改学校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现存红楼等建筑,门窗均是拱形,外观质朴,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细节。
罗马式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于1931年10月奠基,俗称“罗马大楼”,由上海工部局建筑师吴希猛设计,苏州张桂记营造厂建造。主楼高三层,底层为半地下室。平屋顶,灰白色外墙,南北向。南立面线条平直简洁,北立面横贯进深2米的柱廊,等距离排列仿古希腊爱奥尼式圆柱14根。
桃坞中学为清光绪二十八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三十四年正式定名。民国建立后至抗战前夕,陆续建造了一批砖木混合结构西式校舍,有教堂、体育馆、实验室、校长和教师办公室、教师住宅等。这一时期苏州陆续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如位于谢衙前的私立晏成中学、私立慧灵中学,位于义慈巷的私立萃英中学等,桃坞中学旧址是其中现存原校舍建筑最多的一处。
苏州近代住宅建筑
近代西风东渐,极大地改变着当时苏州人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今则渐求实际,新建筑多合实用者,且自旧式官绅淘汰,新式礼堂遇事均可租借”。如果给当时苏州开埠后城市建筑风格下一个大概结论的话,那就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逐渐西洋化,并慢慢地改变着苏州古城的面貌。到了二三十年代,西式建筑更是在苏州全面建造,新的建筑思想左右着当时苏州人的生活状态。
苏州民居
苏州近代住宅建筑以古朴典雅、简洁流畅、富于变化,其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建筑风格特征,成为历史文化、开埠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多面体。春在楼、章太炎故居、天香小筑、荫庐、朴园等,以马头墙、观音兜、天井、客堂的落地窗、檐部挂落、两厢的格子窗,与安徽民居有许多类似之处。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江南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春在楼坐落在东山镇松园弄内,外面被一道长长的黑色风火墙护住,中间镶嵌着各色漏窗,两侧夹以徽派的马头墙,一眼望去,气宇不凡,是一组庄园式的建筑群,典出清代学者俞樾殿试名句“花落春仍在”。整幢建筑将砖雕、木雕、石雕和泥塑、彩绘、花窗、铺地、壁画等不同建筑工艺巧妙地融合在这一建筑群落中,体现了苏州香山帮工匠的高超手艺,更诠释了苏派建筑技艺的真谛。 1922年,春在楼才破土动工,并聘请苏州香山帮名匠陈桂芳设计建造,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5万银元,历时3年才得以竣工。
天香小筑是一处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位于人民路。分住宅和园林两部分。住宅在西部,是“回”字形,南为鸳鸯厅,梁枋雕刻精细。后面两进由三幢二层楼房成“品”字型排列,屋顶覆以绿釉玻璃筒瓦。建筑间隙地形成自然的天井院落,建筑装修采用中式落地长窗和短窗,窗格裙板雕刻着中国传统图案。整个建筑以苏州传统园林为基调,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建筑的风格,显得富丽而秀美。
荫庐位于景德路儿童医院内,是一处西式建筑与中式仿古园林结合的花园别墅,俗称慕家花园,为苏州当时设施最新式的私宅。主楼三层,外观具有欧洲罗马式建筑风格,前廊排列高大挺拔的立柱四根,内部厅室宽敞明亮,扇面螺旋形楼梯和室内壁龛装饰颇精。楼南庭园草坪中心植有高大雪松,四周铺筑小径,配植花木,围以漏窗花墙,给人以平静安逸的感觉。
朴园位于平门校场桥路,名称很中式,其实细看里面也掺杂着中西合璧的影子。1932年上海蛋商汪氏花费10万银元建造,四周围以花岗石墙,采用传统造园布局,以山水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峦起伏,池架曲桥,聚分兼得。有四面厅、花厅、亭、廊等建筑。2006年前后,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落户朴园,并对园子进行了保留并呈现出历史线索的整修,恢复修缮园中民国建筑原貌。
信孚里、同德里、同乐里、同益里、养蚕里、雅园里、承德里、久福里、志仁里等民国建筑的出现已经历了百年风雨,它使世代居住在传统民居里的苏州人开始了向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他们选择、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市民生活方式。
信孚里,《金阊区志》记载,“十梓五卅交口,主弄南出十梓,三条横弄西通五卅路,自沦陷时即砌堵不通”。辛亥革命后这里是江苏水警第三区屋部,被信孚银行收购后才得名“信孚里”。 1933年翻建,海式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里弄房屋,清水砖墙,石库门面,显得庄重简洁。同德里、同益里位于五卅路北。同德里巷长150米,同益里巷长120米,两巷平行,东端与五卅路相交,是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西式的房屋结构,清水砖墙,高高拱起的券门,宏伟的艾欧尼柱子。志仁里由3排多幢民国建筑组成,从南至北先是一排带有石库门的平房,中间部分为二层楼房,巷子的两头建有用于安全保障的过街楼巷门,在志仁里的南北边界有一块刻有“阙界”二字的界碑,表明当年建造志仁里的主人姓阙。这里顺便说一下,苏州的近代建筑大部分在正前方左右两角镶嵌有石质的界碑,具有房屋产权凭证的作用。敦仁里位于包衙前与三茅观巷之间,南北两处弄堂口的仿罗马式的门楼,在众多粉墙黛瓦的建筑群中,格外瞩目。泰仁里位于中街路高师巷,海派里弄式建筑群,大门为石库门,外部为西式,内部为中式,有雕花,门楼上方有彩绘。
苏州近代各类公共建筑
西方教会建筑在苏州大量出现的同时,苏州也孕育出一大批本土建筑。1920年交通部选购闾邱坊巷基地一块,建造苏州电话局新局,由裕信厂承造。1921年兴建的苏州大公园,前半部为法国规则式布局,以喷泉绿地为特色,园内还有图书馆、电影院、商店等,并对外开放。 1929年郑鼎记营造厂建造的江苏高等法院,采用城堡式样,极其庄严肃穆,图纸设计出自中央大学建筑科郑定邦之手。 1930年承建的苏州国货公司,当时整幢建筑平面呈“日”字形,中间空地为两处大天井,建筑外观线条平直简洁,是苏州较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型建筑之一。
苏州城南是苏州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较大的企业主要有苏纶纱厂、鸿生火柴厂、瑞丰丝厂,这些建筑的风格基本上都是西式风格。现存的鸿生火柴厂,一幢两层的近代风格建筑还能依稀看见当时青砖墙柱的模样。始创于1924年的瑞丰缫丝厂,系日商在华首家缫丝厂,无论是门窗上的花纹还是墙壁上的雕刻均清晰可见,保持了独具一格的巴洛克装饰风格。
苏州自古为经济繁荣、社会繁华之地,清时观前街道阔仅3米有余,两旁店铺,多数为栅板门面。道光二十一年郡绅捐砌石条路,1930年观前开始拓宽,两侧店铺纷纷缩进并改建门面或新建楼房,故观前街大多为民国建筑,如叶受和、乾泰祥、良利堂、金城银行等等。1935年,西中市街道由光绪年间的2米多宽,拓展到12米左右,重建的房子大多是海派洋式建筑,内有“雷允上老店”、“老中国银行大楼”等31处民国建筑,虽然这些建筑早已褪去华丽的外墙装饰,甚至有些已是半圮的危楼,但仍然掩不住从骨子里渗透出的气韵,自然而联想到从前的辉煌与鼎盛。
风景名胜——巴郎山
巴郎山位于川西高原,藏语叫巴郎拉,意为怪柳山,海拨5040米。举目远眺,奇峰突起,峰峦重叠,峭壁嶙峋。沿途高山草甸,犹如一幅幅巨大的地毯覆盖山间,成群的牛羊怡然自得。
蓝天白云间,茫茫的云海浮动山腰,将雄浑的山脉分成上下两部份,上面是野花缤纷的高山草甸,下面是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巴郎山的上下山路和垭口地区,海拨超过4000米,山高坡陡,但其景色极为美丽,白云如海,雪山连绵,草甸起伏,“无限风光在险峰”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朝晖夕阴,烟霞漫漫。
“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披开云雾依辰极,身在青霄紫气间。”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烟霞缥缈。在山顶眺望,白云铺满长长的峡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蔚为壮观。山谷中还有密布的原始森林,绝妙的松萝悬挂林间。
广西名山——月亮山
月亮山是阳朔境内的奇景,它在高田乡凤楼村边,高达380多米。因为山顶是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十里画廊景区末端。这里的风光古朴素雅、恬静安逸。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如果是开着车赏月山,那个石拱的形状会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又变成下弦月,十分奇妙。
游人可顺着一条800多级的登山道直达月洞。这个月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却只有几米厚。洞的两壁平整似墙,洞的顶部却挂满了钟乳石,形状各异。其中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在晴天的时候,游人可以透过月洞看到蓝天白云,好比一面挂在山颠上的圆镜。由于月洞的北侧有一座圆形的小山,所以游人走山南的赏月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月洞,可以看到圆月、半月和眉月的不同景象。清代徐廷诤称此景是月挂高峰,他作诗道:峰峦顶上镜光浮,旦夕空明未见收。自昔悬崖崩一角,至今遗魄照千秋。山穿月曜无圆缺。月出山辉任去留。万古不磨惟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顺着长达800多级的登山道,可直达月洞。月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所以山壁也只有几米厚。两壁平整似墙,顶部挂满了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其中有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若逢晴天,透过月洞看蓝天白云,好比一面挂在山颠上的圆镜。若有雨,烟雾缭绕,月色朦胧,今夕何年。
月亮山有天下名山、仙山、灵山之美誉,山上有大理石铺就的800级登山道可达月宫。月宫高、宽均约50米,内多乳石,状如嫦娥、玉免,与广寒宫神话相合。从山下赏月路的不同角度看去,可见圆月、半月、眉月等不同形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到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动态景观,也可算得上阳朔县一大奇观了。月亮山周边有美女梳妆、卧虎山、九牛岭等景点。
月亮山集原始生态和原始风情于一山,是贵州原始生态和原始文化的瑰宝。集旅游、科研、考古、探险、探奇于一山,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拥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前景。
云南名胜白茫雪山
白茫雪山,又称为“白马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等。
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德钦县城东南部,滇藏公路穿越其境。保护区海拔最高处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与最低处的霞若乡高差达3380米,形成立体感极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依海拔的高低,垂直分布着高山流石唯植被、高山灌木丛草甸植被、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高栎。在云杉林和冷杉林组成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栖息着’99世博会的吉祥物、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它们活跃于保护区内面积51080公顷的核心区,结群活动,采食云冷杉和桦木树的嫩芽;幼叶、长松萝和花楸等,其跳腾游窜、嬉戏鸣唤,给雪山林海带来特有的灵气。
在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的中段,有一个黄型的峡谷区。雪峰连绵,林海莽莽,还有金沙江及其支流珠巴洛河从雪山丫口流出,流过分布在雪原林海之中的藏族村落。这里,就是1988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茫茫然雪山自然保护区。
白茫雪山位于云岭山脉北段东坡,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景区分布在中甸至德钦214国道的两侧,是云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峰顶终年积雪不化,这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高针叶林为主的寒带原始森林。一般从金沙江峡谷的奔子栏开始登山,至4500米处风雪口开始下山。1988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德钦县城东南部,滇藏公路穿越其境。保护区海拔最高处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与最低处的霞若乡高差达3380米,形成立体感极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
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有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观。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览之人可尽情领略雪域风情。夏季的白茫雪山,冰雪消融,到处高山流水,杜鹃花灿烂绚丽,林中则百鸟轻鸣,群猴嬉戏。到了秋季,白茫雪山的自然景观则更别有情致。
京南第一山——碣石山
碣石山位于无棣县域北部,方圆0.39平方公里。碣石山是鲁北平原上惟一的一座山峰,秦皇、汉武、曹操都曾登临此山。
碣石山,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8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古时近河傍海,唐尧时称碣石山,春秋时称无棣山,魏晋时称盐山,唐初称马谷山,相传有龙马自山洞中出没,故称。"马谷朝云"列入无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称大山。古时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阁、吕祖祠、关帝庙、盐神庙、天爷庙、奶奶殿、魁星阁、二廊庙、阎罗殿、清凉庵,山下寺院为观音堂。这些庙宇供奉玉皇大帝、关圣帝君等诸神,另外还有疯和尚像、王灵官、赵灵官等塑像。清凉庵的住寺心怡和尚于1950年圆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都曾到过竭石山。留下了许多美丽而又古老的传说,为后人所传颂。
旧时,碣石山设香火盛会。每年四月有两次约会,农历十七为小会,二十七为大会,赶会期间正是山中香火极盛之时。特别是四月十七,乃以香火庙会为主,此日,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求神拜佛,上香烧纸,祈求增年增寿,升官发财,人丁兴旺,祛病免灾。二十七又是大会之日,因时将麦收,农民需购置农具,所以规模大人员多。
根据科学考古,碣石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其结构为火山弹、火山灰、火山砾、火山熔岩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保护区。黄河古道的活化石:碣石山地处黄河古道,属于历史上的九河之域,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处。碣石山无愧为黄河故道的“化石”。几千年来,它沉淀了、粘附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
2001年九月,举行了竭石山复命仪式,增添了“一碑、一路、一亭”。坐落在山顶观海亭中的汉白玉碑石,正面镌刻“魏武帝曹操登临处”八字,背面刻有毛体曹操《观沧海》。若登临此山,南望唐塔,东眺秦台,俯瞰山下,气象万千。
风景名胜阿里山
阿里山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相传以前,有一位邹族酋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为感念他便以其名为此地命名。园区内除了有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之外,亦保留了邹族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资源,如今更因新中横公路而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起来,是一段兼具知性与感性的森林之旅。
阿里山地处海拔2000米以上,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10.6摄氏度,夏季平均14.3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6.4摄氏度。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西靠嘉南平原,北界云林、南投县,南接高雄、台南县,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铁路有7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途经热、暖、温、寒四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自然博物馆。尤其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更是难忘的经验;祝山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要到祝山可坐火车或从电信局旁的石板路循阶而去,穿过森林大约40分即可到达。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慈云寺、贵宾馆(蒋公行馆)、树灵塔、高山植物园、塔山断崖、石猴、三代木、三兄弟、象鼻木、光武桧、高山博物馆及眠月支线铁路也是到阿里山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
苏州园林有哪些呀快点
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行抢修,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东部整修完毕,东、西、中三部分完整开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AAAA
开放时间 8:15-16:15
抵达方式 游1、游2、游5线、2、3路拙政园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附近景点 出拙政园后,向西走100米,可到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州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沿园林路步行百米左右可到狮子林、苏州民俗博物馆。
联系方法 电话 67539869 传真 67527181
地址 东北街178号 信箱 zzyglc@public1.sz.js.cn
网址 www.zhuozhengyuan.com.cn
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风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寻踪、探幽、觅"真趣",解开当年和尚造假山迷宫之谜。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抵达方式 公交游1、游2、游5线、2、4、5路
联系方法 电话 67278316 传真 67272428
地址 园林路23号 信箱
网址 www.szszl.com
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致",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开放时间 8:00-17:00
抵达方式 2、4、31路
联系方法 电话 65293190 传真 65290192
地址 银杏桥北阔街头巷11号 信箱 master@szwsy.com
网址 www.szwsy.com
世界文化遗产-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 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故园的上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涵碧山房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气浮动,沁人心脾。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同景色尽收眼底。池中小蓬莱岛浮现十碧波之上。池东濠濮亭、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亢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 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土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臀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卜,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
开放时间 7:30-17:00
抵达方式 公交6路、游1、游2
联系方法 电话 65337903 传真 65517340
地址 留园路79号 信箱
网址 www.gardenly.com.cn
世界文化遗产-艺圃
艺圃,地处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有其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 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 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还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避静之处。 艺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抵达方式 游1线金门站下
联系方法 电话 67271614 传真 65517340
地址 十间廊屋8号 信箱
世界文化遗产-耦园
耦园,地处娄、相二门间的小新桥巷。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 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称为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东园面积约四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则形状,西南角设假山,设置花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 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耦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抵达方式 公交701路
联系方法 电话 67272717 传真 67272722
地址 小新桥巷5-9号 信箱
怡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9亩,位于市中心人民路,是苏州年代最晚的古典园林之一。 怡园始为明弘治年间吴宽旧宅。清光绪初浙江宁绍道台顾文彬,邀画家任阜长等筹划设计,耗银20万两,费时7年扩建成此园。取《论语》中"兄弟怡怡"之意命园名。 此园水池假山,亭廊厅台,布置得宜,玲珑精巧,湖石、石笋多而美,颇得自然之趣。以复廊将园分隔为东、西两部,庭院内有王延亭、四时潇洒亭、城仙琴馆、岁寒草庐、石舫、玉虹亭、锁绿轩、小沧浪、螺鬓亭、金粟亭等景点。此园在造园艺术上吸取宋、元、明、清各代园林的长处,如复廊仿沧浪亭,假山效环秀山庄、狮子林,水池摹网师园,把各代园林风格融合一体,具有集锦式特点。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门票价格 4元
抵达方式 公交游4
联系方法 电话 65249317 传真 67272428
地址 人民路343号 信箱
网址 www.szszl.com.cn
世界文化遗产-环秀山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3亩,位于城内景德路。 本为五代钱元璙金谷国故址。清道光末年属汪氏耕荫义庄,始名环秀山庄,俗称汪义庄。 园以山景为主,以水池为辅,因山而名。石湖假山为清乾隆、嘉庆间叠山名家戈裕良所筑,在苏州湖石假山中此处当推第一,素有"独步江南"、"天然画本"、"尺幅千里"之誉。假山形态逼真,结构精致,一石一缝,交代妥帖,能远看也耐细赏。假山占地不及半亩,却辟有60余米窈窕曲折、高低盘回的山径,有峭壁、洞壑、涧谷、危道、悬崖、石室等境界,有山重水复、移步换景之妙。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联系方法 电话 传真
地址 景德路 信箱
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抵达方式 公交游2、游4线
联系方法 电话 65194375 传真 65290192
地址 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 信箱
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间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名郎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作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AAAA
北半园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3亩,位于城东北白塔东路。 该园为清乾隆年间沈其奕所筑,后由陆氏改建后名半园。园内布局水池居中,南北狭长,筑以黄石驳岸,环池有四面厅、旱船、小轩、半亭,以曲廊断续相联。园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联系方法 电话 传真
地址 白塔东路60号 信箱
听枫园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亩许,位于金太史巷(现园门设于庆元坊1号),为清末小型宅园。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址为宋词人吴应之红梅阁故址。苏州知府、金石考据家吴云(字平斋)筑宅园于此,以老枫命名。又名听枫仙馆。该园水木明瑟,泉石雅洁,红叶亭不减旧家春色。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联系方法 电话 传真
地址 庆元坊1号 信箱
东园
因地处城之东隅,故名。是利用原蒋园、孟子堂废墟及古城墙、内城河之自然环境建成的现代公园,北接动物园,南邻耦园,占地270余亩,于1979年建成开放,是目前苏州市内最大的一个园林。 进入大门,大草坪翠绿如茵,四周雪松如林,形成了东园独特的景色;东侧涵碧楼、春和秋爽之谢等建筑,傍水临波,古朴典雅;周围回廊、假山、水池和花木,组成一个宁静的的庭院;环路西侧高耸的粉墙黛瓦内,是我国古典园林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明轩"实样,已成为中美人民友谊的纽带。草坪环路外侧,为苏州市与意大利威尼斯市,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日本池田、金泽、龟岗等友好城市共建的图腾柱、石灯笼、纪念碑等友谊设施和中外贵宾手植的友谊树。 跨过大桥,古城垣绵延起伏,林木葱郁。登上春亭,艳花万朵,古梅百木,野花间植,众果繁生。沿环城河、内河筑。以道路,盘曲蜿蜒,直达娄门。"观鱼处"建有曲桥、亭轩。园内设有众多的水上娱乐项目,古色古香的"官船"之上的水上茶室,是游人的绝佳去处。游人漫步草坪,或泛舟于碧波,或品茗于香洲,其乐融融,陶陶然有彭泽遗风。 东园,还将进一步添置具有特色的娱乐服务项目,充实绿化,计划以"春、夏、秋、冬"的四季特色景点,逐步建成一座内容丰富的现代公园。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抵达方式 公交701路
联系方法 电话 67295184 传真 67272722
地址 白塔东路1号 信箱
乐荫园
太仓沙溪乐荫园,又称乐隐园,原为元代晚期隐士瞿孝祯所筑。旧时园址,湮没无存,仅留湖池一潭。1982年始在旧园原址重建,更名乐荫园,面积22.5亩,其中水域面积5亩,建筑物临池而建。 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环以假山、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桥。西部入园大门围墙仿苏苏州拙政园门口;北侧小花汀室内清明简洁,配以精工细刻的木格窗,可一览屋后小院内梅、竹、芭蕉、大竹和假山石构成的精致秀美的山景。长廊、水榭临池面作,隔岸北望,杨仰依依。西部为雕花厅,梁上雕花精致,玻璃长窗,厅高敞爽。厅前平台宽阔,亭后外露台濒临水池。 东部茶室,为园中之园,是游客休的佳地。夏日,依山傍水,斟一杯清茶品茗,望湖石水池,夏荷亭亭,遍园青绿;入秋,金风送爽,闻丹桂飘香,别有乐隐之趣。另外,园中多用细石铺路,整开雅致,细石小径曲曲弯弯。荷叶踏步和通津桥沟通东西两方。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联系方法 电话 传真
地址 太仓沙溪 信箱
启园
启园,俗称席家花园。她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启园路39号,与东山宾馆毗邻。1933年东山旅沪商人席启荪为纪念其上祖席启寓在此迎接康熙皇帝而兴建。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经政府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才具今日之风貌。 启园选址得宜,为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站地面积约四点八公顷。该园藏山纳湖,步移景易,既容苏州园林之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的艺术特色,又具脉接七十二峰,波连三万六千顷的粗犷气魄。相传悠久的"柳毅传书"的柳毅井,康熙皇帝上岸的御码头及康熙皇帝当年曾歇息过的古杨梅树为园内三宝。镜湖楼、融春堂、阅波阁、翠微榭、花园别墅、如意小筑、座金亭、撷银亭、晓澹亭、挹波桥、环翠桥、曲桥、廊桥、复廊等散落其间,与天然山水浑然一体,风光迤俪,另人心旷神怡。 园内辟有《东山方志名人馆》《康熙皇帝到东山史料陈列室》和历史文化碑廊及书画展。最近又增添了七桅古渔船。到启园游览,可观园中三宝;游厅堂轩榭、廊舫斋馆、花径曲桥;赏太湖风光、七桅古船;品茗园中自产的碧螺春茶;购各种旅游纪念品。 游览启园后,还可去参观明代砖石名雕建筑--明善堂;元代楠木建筑--轩辕宫。我们竭诚欢迎您的光临。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抵达方式 苏州火车站乘20路或在吴中区汽车站乘中巴车至东山
联系方法 电话 66281236、66284324 传真 66398311
地址 吴中区东山镇启园路39号 信箱
五峰园
五峰园在阊门西街下塘,今五峰园弄,占地约2.5亩。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诸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该园屡易其主,抗日战争前后,园散为民居。园因年久失修,水池填塞,二座石峰倾倒。 1982年,五峰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稍加保护整修,于1998年10月1日修复完毕,正式对外开放。
类别 古典园林 等级 未评
联系方法 电话 67275866 传真 65577440
地址 五峰园弄15号 信箱
虎丘
虎丘在苏州城西北3千米处,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虎丘正门是断梁殿,入内经试剑石、真娘墓就可到达“千人石”。 千人石后“别有洞天”内有剑池,其四周还有白莲池、点头石、云岩寺、冷香阁、第三泉、孙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迹。 虎丘自古就为游览胜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丽的传说。 寒山寺 以一首诗而闻名中外的寺庙,要数苏州寒山寺。 唐朝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很多到苏州游览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亲自体验一下诗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据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内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钟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现在的钟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铸的。 很多日本人士对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诵《枫桥夜泊》诗。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日本旅游者。 枫桥 其中许多日本游客专到寒山寺去度过除夕 之夜,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他们认为,在辞旧迎新之际,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能消灾去祸。 听完钟声,再吃碗面条,新的一年就万事如意了。 当然,他们更希望能到钟楼上亲自撞一下钟,因为这样就 更能够得到上苍的保佑。 吴县 吴县市素有“人间天堂”美称,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域的京沪铁路线上。东临上海,南连杭州,西含太湖,北望长江,中间环抱古城苏州。全市总面积3177平方公里,总人口97.1万。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县占有75%;湖中72峰,吴县拥有58峰;太湖13个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角(lu)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县市境内。 吴县市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风光旖旎,拥有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9处,其中省级24处,国家级1处。有三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保圣寺的唐塑绝艺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罗汉,有司徒庙“清”、“奇”、“古”、“怪”的四株古柏,还有石公山、林屋洞、启园、天池山、宝带桥、雕花大楼等著名景点,秀山丽水,人文荟萃。 吴县市工业基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已先后建设了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大桥、东山宾馆、光福机场等在内的一大批娱乐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了梅花节、金秋采桂游、仲春碧螺采茶游、四季鲜果游、水乡古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吃、住、行、娱、购、游的配套服务体系。
铜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1、铜陵凤凰山安徽铜陵凤凰山风景区位于铜陵的东南方向,是铜陵最具特色的景区。凤凰山景区是凤凰落脚的地方,是美好吉祥、圣洁高贵的宝地,有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凤凰山形胜凤凰,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铜陵家喻户晓的旅游胜地。早在明朝“景泰”年间,诗人周铎就书写“庐外山高插半天,石边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踪万古传”等十六首“凤凰八景”组诗赞美过凤凰山。凤凰山景区1998年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药用牡丹之乡”,是铜陵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丹的核心产地,也是全国闻名的中国南方牡丹观赏基地。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2015年8月凤凰山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5年长三角最佳慢生活乡村旅游度假区。
凤凰山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基础上,通过品牌性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带动整个景区的全面开发,使其成为具有广域范围市场影响力的,集文化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2、浮山景区
浮山俗称浮巢山,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省风景名胜区。在合肥黄山高速公路出口处,面积19.1平方公里。
浮山风景优美,三面环水的地理特点,构造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独特奇观。浮山在佛教禅宗史上地位显赫。在东南亚等华人圈中影响深远,浮山既是千年佛教圣地,又是我国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浮山还是文化名山历代骚人墨客留下近500块极其珍贵的摩崖石刻。
浮山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北靠长江,山水浑然一体,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有海上蓬莱之美誉。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虽经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与典型性。该火山岩盆地位于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
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中间还有一次岩浆入侵活动,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如此形成的岩石构成现在浮山主要景观-陡崖、叠嶂、岩洞、龟裂纹、柱状节理、喷气孔等。其地质构造全国罕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
浮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远在晋梁时代(266至557年)就建立了寺庙,时为浮山寺。后在陈隋年间,浮山即成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量的道场。宁天禧年间,郑州名僧远禄来此住持,是为浮山第一代开山禅师,宋仁宗赐号园鉴大师,又赐寺名大华严寺,至此浮山进入佛教鼎盛时期。
浮山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历朝历代无数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均来此游览。
3、天井湖景区
安徽省铜陵市的天井湖位于五松山脚下,湖面阔八十公顷,有山峦环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两条曲曲折折的长堤将湖分为东湖、南湖、北湖等三湖,所缺古湖,古人戏称移至杭州。此湖上有水源灌入,下与长江贯通,故水质清澈。南湖湖心有一岛,岛上有一口井,井水终年高于湖面两米多,湖水涨则井水涨,湖水落则井水落,为一奇观,人称可诠“井水不犯河水”之说。相传井水由天而来,供过往神仙小憩品茶之用,故名“天井”。后人于井上筑阁以护之,名为“通天阁”。
天井湖位于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连,距铜官山约5公里。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园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于天井湖公园的一大奇观,因地下涌泉,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这里还有美丽动人的两种传说:一种是讲,相传很久以前,一位仙界窃贼到铜官山-镇山之宝,船行至天井湖,被守山老神发现,遂学鸡鸣,一时四野雄鸡纷纷引吭啼叫,贼神情急逃避,一篙撑穿湖底,成为天井。另一种说法是讲,东海龙王小女,一日偷偷出游,避开江海,取道天井,到湖面畅游,见一憨厚打鱼郎,顿起爱心,遂变成美丽的海螺,被打鱼郎网住后,打鱼郎不忍卖钱买米奉养瞎眼0,放养缸中,自此家0现奇事,缸里不缺米,灶间有柴烧,小伙子早出晚归,总是锅里有热饭,碗里有热菜。一日,打鱼郎临近中午突然归来,见一位年轻貌美女子操持家务,谜底从此揭开。正当一对有情人欢欢喜喜、恩恩爱爱之时,龙王派遣恶龙寻找小女,得见真情,遂用暴力胁迫其返回龙宫。龙女不从,拼力争斗,恶龙仗势行凶,想吸干湖水,旱死禾苗,擒住龙女。龙女遂变一巨大海螺,从天井倒吸海水,决心“不作仙界金玉叶,誓保人间活命泉”,于是力竭身亡,化作今市区松柏长青的螺丝山。
建园伊始,环绕涌泉建造成天井,垒石筑土,建成中洲岛(另建南岛作为配景)。后在中洲岛建通天阁,引井泉经龙嘴流落小池,再滴落湖中,以示水位落差。
公园面积1646亩,其中湖面1222亩,环湖有七座各具特色的山丘。公园自1972年开园以来,已先后建成儿童乐园、旱冰场、游船码头、天井茶室、溢沁园及长廊水榭、九曲桥、通天阁、山谷碑林、牡丹园等30多处游憩场所和风景点,加上灯饰工程和观湖、临湖两广场的装扮,可谓名山与胜水竞秀,新景与古迹争辉。具体可分为“五松胜游、夜吟闻杵、木鱼红鳞、三千画卷”等八大风景区。其中,“五松胜游”自公园大门至南湖九曲桥,陆地面积最大,五松山雄峙其间,为公园主景区。
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次来游,流连忘返,感怀高吟,先后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等赞美铜陵的不朽诗篇11首。诗仙首次来游,便在五松山上筑室读书,寓居游憩,是为五松书堂。宋代大诗人苏轼、黄庭坚追寻诗仙足迹,游历五松,也在山上建亭游憩酬唱,是为苏黄吟诗亭。嗣后,名宦李纲、著名诗人王十朋、林楠以及元、明、清历代墨客名流,也纷纷慕名而来,拜谒太白祠堂,赋诗抒怀纪胜。五松书堂屡毁屡建,宋代改建,易名李太白祠堂;明代重修,改称太白书堂。由于天井湖公园诗情画意、令人心醉,已故著名书法家、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曾泼墨挥毫:“绕堤杨柳万千株,山外有山湖外湖。到眼风光皆画卷,铜陵未必逊姑苏。”
4、永泉旅游度假区
1、投资情况:铜陵永泉农庄是一家集餐饮、客房、会议、高尔夫、垂钓、网球、品茗和大型私家园林等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度假场所。农庄占地650亩,总投资逾8000万元。
2、地理位置:铜陵永泉农庄位于铜陵钟鸣叶山脚下,地处芜铜公路和铜南公路交汇处,距沿江高速公路下口500米。农庄距铜陵市区25公里,到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车程仅30-90分钟左右,是江、浙、沪客人入皖到达黄山、九华旅游景区的重要通道。农庄自然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3、生态环境:永泉农庄依山傍水,毗邻叶山林场;500亩山林自然天成;70亩水面垂钓乐园;200亩原森林天然氧吧;农庄主体宾馆和30栋别墅融入生态、自然之中。建设中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营造了大面积观赏性果木、园林。
4、建筑风格:农庄建筑(主体宾馆、别墅)外形为后现代风格,既继承了徽式建筑青砖、白墙、小瓦的素雅、细腻,又融入欧美乡村平屋檐、大烟囱的简洁、粗旷,设计独特。农庄室内装饰,采用投资者杨树根先生个人收藏的木雕(梁托、匾额、门窗格)、石雕、砖雕等,巧妙地运用在厅堂、走道、屋顶、墙壁等处。
5、铜陵市博物馆
铜陵市博物馆位于主城区学院路477号,与市一中相邻,占地处6亩,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2007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教基地。同年6月被旅游部门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博物馆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厚。
博物馆系地方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主要内容为全面展示了铜陵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分《蜚廉折金》、《铜地初曦》、《矿冶遗韵》、《青铜遗珍》、《吴楚争雄》、《当代铜工艺》等6个部分。
陈列展览采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拟采冶铸场景,史料详实,人物逼真。文物展示部分精选的260余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馆-铜器以及当代铜工艺品80余件,辅之以大量精美的图版资料,文化内涵丰富。展览总体构思以青铜文化为创意主轴,运用艺术、新颖先进的展示手段,再现古铜都铜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灿烂的采冶铸历史和遗韵。
6、汉武文化生态园
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区域,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旗山,又名幕旗山。南临长江,遥望九华,东接羹脍寨湖,北距浮山风景名胜区30公里。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据史料载,秦始皇南巡曾游经此地观“籍柯”。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亲射蛟江上,薄此而出,并作《盛唐枞阳之歌》,同年置枞阳县。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曾在旗山南麓筑城驻防,抵抗曹操80万大军下江南。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旗山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起渡点之一。
莲花湖,亦称莲花池。据《安庆府志》记载,莲花池是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方苞家族“桂林方氏”在中国文化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方学渐、方以智、方苞、方东美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形成了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巨族,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黄镇图书馆景点位于旗山主景区北侧,收集收藏陈列了枞阳历代名人资料。
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坐落于幕旗山西麓,这里长眠着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突出了枞阳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文化成就,一山一水刚柔相济,山的特色,水的亮点优势互补,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城市风貌,勾勒打造出“山水印象,人文枞阳”的景区品牌。主要体现汉武文化及生态旅游元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着力打造自然风景、娱乐休闲、文化活动、休闲度假、红色旅游5大功能区,融休闲、娱乐、商业、游玩、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来源:市文旅委)
7、大通古镇
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西北与枞阳隔江相望,南以青通河与贵池、青阳交界,距“世界公园”黄山仅有180公里,与中国四大佛山之一九华山相隔90公里,铜青公路、铜贵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是进出皖南旅游区的枢纽和重要通道,是安徽“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的北大门,是九华山头天门的所在地。安徽铜陵市大通古镇历史上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至今仍留有大量的徽式建筑和古街道,为研究中国古代水运史提供了详实的依据。近年来,由于长江行洪的需要,古镇居民陆续迁离,大量徽派建筑逐渐荒废。为此,当地政府希望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合理开发并挽救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8、青山石屋寺
石屋寺座落在枞阳镇郭桥村,相距县城10公里的青山北麓,因其有一椭圆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晋代清供禅师在此建庙。元代裴仙道在此炼丹,明正德年间,西蜀圆态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文革”期间,佛像被毁,殿宇改作青山林场职工宿舍,1984年该寺主持僧真达维修石屋寺,有殿宇二进,禅房6间,现释修德任该寺住持。
大青山位于枞阳县城东16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九华,山青水秀,如诗如画。这里芳草连绵,杂花满径,涧水潺潺,雾霭袅袅,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登峰远眺,南面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水碧波万顷,东、西有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全山著名景点有16处,即: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萋梧竹等,每每春夏之际,游人纷至沓来,醉游其间。不过,青山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还是它的“石屋胜境”。
主峰之阳,一块平坦的巨石仿佛从天而降,高数丈,广数十米,如巨掌前伸,为山下一根粗壮的天然石柱所承接。传说明朝时九华地藏王驾云朝拜OU山护国庵,因OU山经不住其重力所压,地藏王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大青山上,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而下,被下方的巨柱擎住,凑巧搭成了这间“石屋”。巨石上面还留下一只鞋印,约一尺半长,迹深逼真,此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入内观看,上平如屋顶,下阔如殿堂,面积约200平方米,里面冬暖夏凉,可坐可卧可游可居,真不愧是“玉洞藏春”!有意思的是,屋内石壁可敲击成韵,东侧作皮鼓之响,西侧发铜锣之音,音色竟各不相同。
东晋建元初,高僧青洪禅师云游至此,见石屋大喜,便以此为隐居之所,凿佛像于壁上,潜心研究佛理。后来他四处化缘,募得银两,在石屋外侧扩建佛殿,名之为“青山石屋寺”。明代正统初年,西蜀圆态和尚重建庙宇,香火日盛,遂有“青山小九华”的美称。其后兴衰轮替,延续至今,寺中佛像依然,梵音远扬。佛殿原有三重,重加修葺的两重是清代建筑,殿壁间遗存的6块碑刻记述了石屋寺的兴建始末及它走过的沧桑历程。
石屋寺历代住持皆深文博学,儒释道并兴。民国年间,僧释真达为石屋寺住持,他除悉心研究佛学外,还尚习中国传统武术及歧黄之术,慈悲为怀,武德高尚,并在革命战争年代与我党地方领导人结为至交,多次冒险接待和掩护革命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寺左厢房后有一眼“龙隐灵泉”,据说真达大师为了解决群众干旱季节吃水困难的问题,四处探寻泉源,终于在竹园脚下亲手掘得此泉。泉水常年汩汩不断,味极甘美,有诗赞道:“龙隐千古石不开,大师真达破尘埃。从兹佛地无干旱,一眼清泉立井台。”“龙隐灵泉”从此成为青山十六景中之一景。
古时青山还是道家-之地。相传元至正年间,有道人裴某号“仙人”,于石屋中-,有乌鸦为其清扫庭堂,白驴化米供其饮食,即所谓的“乌鸦候客”和“白驴化米”;石屋后树木阴翳,花香鸟语,其间有一“练丹井”,为裴仙人炼丹处所,后来据说他在青山之北的会宫岭得道升天去了。
明朝末年,桐城学者姚康伯在石屋旁办学收徒,大兴儒教。时为姚师得意门生的何如宠,亦建书房于石屋寺旁,后中万历进士,官至朝廷礼部尚书,位居武英殿大学士,他在青山留下的一首“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世认前朝”的摩崖诗刻,以“相国诗篇”而独成一景。此外,在石屋读书的著名人士中,还有左都御史左光斗、文学家钱澄之、诗人王灼等人;书法家方守敦、文学家殷希声等名人也为青山留下了他们的诗文题刻。
青山方圆内的住民因以何氏族人居多,故人们又称其为“何氏青山”。青山脚下的何氏祠堂初建于清代中叶,为典型的徽派风格,是迄今保存完好的乡村文物。氏族历史的渊源,形成了青山何氏崇文重教的习俗,勤奋严谨的学风一脉相系,数代相承。自何海渔以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宠于万历年间同中进士,自此青山何氏蔚为名家望族,人才辈出。民国时期冯玉祥的秘书长何其巩,担任过北平市首任市长。皖中教育名士何子诚,早年深受教育家陶行之言行影响,潜心致力于农村教育,著述丰硕,桃李满园;其孙子何斯迈,作为安庆一中高二学生,荣获第33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金牌,是我国自1985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以来取得的好成绩。
青山以它独有的水韵山魂,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处名胜佳境。它如一座温馨朴实的庭院,披着旭日晨风,敞开了大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9、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位于铜陵县新桥乡凤凰村,距市区30作公里。早先此处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间传说天上神牛私下凡间,因迷恋凤凰山风景而不思返。天帝屡屡唤之,神牛钻入此山中,化为金银铜。金牛洞由是得名。 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群众在此露采铁矿,久而久之,山被挖平了,人们继续掘而采之,形成一个数十米深的露天采场,并在边坡上暴露出古代采矿井巷和采掘遗物。从清理出的古代采矿井巷结构和采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来判断,金牛洞遗址的年代始于春秋。 1992年铜陵市政府下令停止这里的铁矿挖采,并对金牛洞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用92根水泥柱将整个遗址环而护之。成为我国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后的第二个正式对外开放的古铜遗址。 金牛洞古采铜遗址遗存丰富,场面壮观,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推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铜陵市科技馆
铜陵市科学技术馆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设施,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性科普教育重要阵地。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青年文明号单位。
铜陵市科技馆展教面积为2495.76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0日建成开放。现有各类展品70件,主要展出内容包括:主楼一层为视觉、智 力、机械展厅。主要有“磁悬浮地球仪”、“模拟驾驶”、“欢乐坞”等展品。附楼一层为力学和声光展厅。主要有“自己拉自己”、“腾空而起”、“无皮鼓”等 展品。附楼二层为磁电、数学展厅。主要有“磁悬浮列车”、“混沌水车”、“滚出直线”等展品。
科技馆展品通过声、光、磁、电等产生的奇妙现象,向观众生动地展现了科学的奥秘,诠释和揭示了科学原理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启发观众, 开拓思维、增强创造力。参观者在直接参与操作展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并能亲身体验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乐趣。
苏州园林课文
原文:
《苏州园林》 作者: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创作背景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